基本标准条件
专业知识: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,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,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,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。
工作业绩: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,业绩突出,能够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,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,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成果要求: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业绩、成果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。主持或承担研制开发的新产品、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,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;作为主要发明人,获得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;参与的重点项目技术报告,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,技术论证有深度,调研、设计、测试数据齐全、准确;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,受到同行专家认可;作为主要参编者,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写。
人才培养:在指导、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能够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。
学历及年限:具备博士学位,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从事技术工作满 2 年;或具备硕士学位,或第二学士学位,或大学本科学历,或学士学位,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从事技术工作满 5 年。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。不具备前项规定的学历、年限要求,业绩突出、作出重要贡献的,可由 2 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推荐破格申报。
工作业绩条件
任现职以来,符合下列条件之二:
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本专业相关项目成果或研究成果,经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,或者得到行业主管部门的肯定或市(厅)级以上政府部门的认可。
作为主要作者,撰写 2 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本专业相关技术研究报告、产业报告、解决方案、培训教材、科普作品等,经公开发布或具有实际应用。
作为作者或通讯作者,在公开出版发行专业期刊上发表 1 篇以上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;或者作为主要作者,公开出版 1 部以上本专业相关专著、教材或工具书籍等。
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本专业相关项目,有 1 项获得市(厅)级以上科学技术奖,或者获得省级以上行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,或者获得市(厅)级以上大数据、数字政府、数字经济相关奖项。
作为前三发明人,取得本专业相关 1 项发明专利或作为发明人,取得 2 项实用新型专利,或作为作者取得本专业相关 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,至少 1 项实现产业化应用,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在本专业相关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、技术文章等 2 篇以上,或在本专业相关省级行业大会、论坛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主题演讲 3 次以上。
作为讲师,在省级培训平台上参与本专业相关课程或专题培训的授课 1 次以上。或作为外聘教师,执行院校教学计划教学累计达 200 学时以上。
担任企事业单位首席数据官,在数据资产管理、数据人才、数据文化、数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。
其他证明材料
获奖证书:获得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市(厅)级以上科学技术奖、行业奖项等证书复印件。
荣誉称号证书:获得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相关证书复印件。
继续教育证明:提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相关证明材料,如培训结业证书、学时证明等,以证明满足职称评定对继续教育的要求。
推荐信:如果是破格申报,需要 2 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意见,推荐人需对被推荐人的专业技术水平、工作业绩等方面有深入了解,并在推荐意见中给予客观评价。
不同地区和行业在具体要求上可能会有所差异,建议仔细阅读当地的职称评定文件,按照要求准备和撰写相关材料,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。
开展研究与撰写论文
根据选定的主题和研究方向,设计研究方案,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。可以通过实验、调查、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手资料,也可以引用已有的数据和研究成果。在撰写论文时,要结构清晰、逻辑严谨,一般包括引言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与分析、结论等部分。同时,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、规范,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。